中医古籍
  • 《临床生物化学》 二、糖分解代谢途径的先天异常

    糖分解代谢途径先天代谢异常可有丙酮酸激酶缺乏病,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症和磷酸果糖代谢异常所致恶性发烧。

    (一)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病

    在糖酵解过程中,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同时产生ATP,是酵解途径产生ATP的反应之一,PK缺乏将导致成熟红细胞缺乏ATP,进而发生溶血。

    各型糖原贮积病的特征

    表3-6 各型糖原贮积病的特征

    类型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aⅨbⅩ受害器官肝肾所有组积肝、肌、心肝单核吞噬细包系统肌肉肝肌肉脑肝肝肝、肌肉肝糖原结构NN短枝异常长枝异常NNN巨大颗粒NN酶缺陷G-6-P酶α葡萄糖 苷酶脱枝酶分枝酶肌磷酸化酶肝磷酸化酶磷酸果粒糠酶肝磷酸化酶同左糖原合成酶空腹低血糖+++±±++对胰高血
    糖素反应血糖↑N0↑↑↑0±↑±N进餐0空腹血乳酸↑↑↑↑半乳糖
    果糖试验血糖↑↑↑↑↑↑↑血乳酸↑↑↑↑剧烈运动后血乳酸↑↑↑↑↑脂质代谢↑↑N饿后
    FFa
    ↑运动后肌摄取
    FA↑TG↑
    Ch↑TG↑
    Ch↑TG↑
    Ch↑其它诊断性试验肝活检红细胞抗原 ↑红细胞糖原结构异常红细胞磷酸化酶↓临床特征生长停滞,肝大心衰似Ⅰ型但不明显肝硬化腹水肌无力肝大肌无力意识障碍肝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肝大伴性遗传肝大轻度肝大

    注:N-正常;O-阴性;↑-升高;↓降低;±-可疑

    网织红细胞中含有线粒体,故可通过糖有氧氧化产生足量的ATP。而成熟红细胞中不含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红细胞内生成的ATP主要用于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梯度,特别是通过Na+-K+-ATP酶维持细胞内外Na+、K+浓度梯度。这对于维持红细胞双凹形状十分重要。若缺乏ATP,红细胞将发生肿胀,易发生溶血,实验室检查可以见到自身溶血试验阳性。PK的遗传缺陷是糖酵解途径中遗传性缺陷导致溶血性贫血的最多见原因。PK缺陷时,细胞中PK活性仅为正常细胞的5%-25%,故虽然PK缺陷少见,但其造成的溶血性贫血却对机体危害甚大。

    (二)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由丙铜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及NAD+、FAD、CoASH、焦磷酸硫胺素、硫辛酸三个酶、五个辅助因子组成,其氧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的反应是糖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水、产生大量ATP的关键。

    在儿童中发现有多种丙酮酸代谢异常的疾病,其中有些是由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中某些组份先天性缺陷所致。该酶复合物中各种亚基(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都可能发生先天性缺陷。这些缺陷都可使丙酮酸不能继续氧化产生ATP,使脑组织不能有效地利用葡萄糖供能,进而影响了儿童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丙酮酸不能进一步氧化,致使患儿血液中乳酸、丙酮酸和丙氨酸的浓度显著升高,出现慢性乳酸酸中毒。丙酮酸脱氢酶的缺陷可以通过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并进行酶学测定予以测定。此类病人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进食生酮食物和限制糖的摄入使病情缓解或得到控制。

    (三)磷酸果糖代谢异常

    磷酸果糖激酶与果糖-1,6-二磷酸酶是作用相反的一对酶,它们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是糖代谢途径中的一处无效循环(又称底物循环)。

    各型糖原贮积病的特征

    由于酶的遗传性缺陷,以上无效循环得不到控制,造成ATP大量分解产热:ATP+H2O→ADP+Pi+热。临床上可因服用氟烷而诱发恶性发烧。

    恶性发烧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缺陷性疾病,其发病率占儿童的1/15000,成人的1/50000-1/100000。病人常因服用某种药物,如吸入氟烷而在几分钟内突然发病,表现为体温骤然升高、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以及高血钾症和肌肉强直。人们认为,氟烷可以促进肌肉中上述两个酶所催化的耗能无效循环,诱发恶性发烧的产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