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口腔科学》 二、颌周峰窝织炎(PerimaxillaryCellulitis)

    颌周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颌骨周围筋膜间隙组织的急性炎症。在上下颌内周围分别有咀嚼肌及表情肌等。这些肌肉之间、肌肉与颌骨之间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形成一些潜在的间隙。因解剖部位的不同,各间隙有其特定的名称,如咬肌下间隙、颌下间隙等。感染入侵这些部位时,便可发生颌周蜂窝织炎或称间隙感染。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蔓延至其他间隙,甚至引起严重的全身并发症。

    病因

    颌周蜂窝织炎常见的感染来源有下列几种:

    1.牙源性感染本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牙源性感染扩散所致,如智齿冠周炎、尖周炎等。不同部位牙齿的感染常引起不同部位的蜂窝织炎。

    2.局部组织感染如颌下淋巴结炎、面部疖痛等均可引起颌周蜂窝织炎。

    3.外伤后并发感染。

    临床表现

    除具有一般蜂窝织炎的全身症状和局部表现外,由于各间隙的解剖特点,尚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将另行分别叙述。

    治疗

    1.全身治疗

    主要为改善机体状况、增强抵抗力,选用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如病情严重,可采用两种以上的抗菌药联合应用,必要时静脉给药。也可根据辩证论治的原则给以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等中药。

    2.局部治疗

    炎症早期可用局部理疗、外敷中草药等促进炎症吸收。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开引流时,切口应在利于引流的部位,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导管等重要结构,部位要隐蔽并尽量与皮纹一致。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对病源牙应用进一步处理。

    不同部位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特点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