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这是一种坏死性炎症,若发生在牙龈边缘称为坏死性龈炎,若发生在口腔粘膜称为坏死性口炎。
病因
本病是由奋森螺旋体和厌氧菌梭形杆菌引起,此两种微生物平时可存活于牙间隙、龈沟与牙周袋内,当全身抵抗力降低、口腔卫生差时易繁殖致病。最近亦有报道患处中间普里沃菌增多。
临床表现
(一)急性坏死性龈口炎:多见于儿童,早期牙龈边缘及龈乳头红肿,以后迅速坏死,使龈缘变平,龈乳头刀削样缺损,表现覆以灰褐色污秽假膜(附图5),患处牙龈极易出血,疼痛明显,口内有特殊口臭,此为坏死性龈炎,如得不到控制甚至可使牙槽骨暴露、骨坏死、牙齿松动脱落。有的患者还可波及与牙龈病损相应的唇、颊粘膜,使局部粘膜坏死,溃疡较深,上覆灰黑色假膜,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此称坏死性龈口炎。重症者可有低热、疲乏、颌下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轻度增高。
附图5坏死性龈口炎
(二)慢性坏死性龈炎:多发生于成人个别牙齿,牙龈缘及乳头轻度坏死,出血、疼痛、口臭等症状均较轻,易被忽视。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到牙周炎。
治疗
1.急性期可先轻轻除去坏死组织并初步刮除大块牙石,局部用1~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含漱,涂2%龙胆紫或1%碘酊。
2.全身补充维生素C和B,重症者可口服甲硝唑0.2,3/d或肌肉注射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