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50年代,国外有报道四环素族药物可引起牙着色,甚至可导致釉质发育不全,国内直到70年代中期方才引起注意。
【病因】
在牙齿发育矿化期间服用四环素族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支甲金霉素,还有强力霉素等,可被结合到牙组织内,使牙着色,呈黄棕色或深灰色。
【临床表现】
各种四环素类药物所产生的变色是不同的。四环素产生的变色牙较重为黄褐色,金霉素产生的变色牙为深灰色。牙着色程度与四环素的剂量和药次数呈正比关系,但一个短期内的大剂量服用比长期用药相等的总剂量作用更大。
【预防和治疗】
为防止四环素变色牙的发生,妊娠和授乳的妇女,8岁以下的小儿不宜使用四环素族的药物,已出现者可视不同程度采用以下方法:
脱色漂白法:由于其色素主要沉积在牙本质内,此方法可稍有改善,但多数不理想。
外脱色法:清洁牙面,凡士淋龈缘保护牙龈,将浸过30%过氧化氢液的纸片贴于前牙唇面,白炽灯照射10分钟,一个疗程5-8次。
内脱色法:先行去髓术,然后根管充填后,将浸有30%过氧化氢药物的棉球封置髓室内,每3天换药1次,共4-6次。这种方法近期效果可靠,但缺陷是使活髓牙变成无髓牙,若该牙已是无髓牙者适用于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