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下颌骨分为体部及升支部,两侧体部在正中联合。下颌升支部上方有两个骨性突起,在后方者称为髁状突,在前方者称为喙突(肌突),两者之间的凹缘称为乙状切迹。升支部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称为下颌角,升支部内侧面中部有一个孔称下颌孔,此孔在下颌骨内向下向前延伸的管道,称下颌骨。下颌管在第一、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向外穿出一孔,称颏孔。下牙槽神经、血管从下颌孔进入下颌管向前走行,在颏孔处分出颏神经及血管(图1-12)。
图1-12 下颌骨
由于下颌骨在髁状突颈部、下颌角部、颏孔部、正中联合部等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故外伤时常易发生骨折。
《妇人大全良方》(公元 1237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总共 260 余论。论后有附方及医案。
下颌骨分为体部及升支部,两侧体部在正中联合。下颌升支部上方有两个骨性突起,在后方者称为髁状突,在前方者称为喙突(肌突),两者之间的凹缘称为乙状切迹。升支部后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称为下颌角,升支部内侧面中部有一个孔称下颌孔,此孔在下颌骨内向下向前延伸的管道,称下颌骨。下颌管在第一、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向外穿出一孔,称颏孔。下牙槽神经、血管从下颌孔进入下颌管向前走行,在颏孔处分出颏神经及血管(图1-12)。
图1-12 下颌骨
由于下颌骨在髁状突颈部、下颌角部、颏孔部、正中联合部等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故外伤时常易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