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集验方》 治瘿病方

    作者: 洪氏

    瘿病者,始作与瘿核相似,其瘿病喜当颈下,当中央不偏两边也,乃不急 然,则是瘿也。中国人息气结瘿者,但垂 无核也。长安及襄阳蛮人其饮沙水喜瘿,有核瘰瘰耳,无根,浮动在皮中,其地妇人患之,肾气实,沙石性合于肾,则令肾实,故病瘿也。北方妇人饮沙水者,产乳其于难,非针不出,是以比家有不救者,良由此也。

    小麦一升醇苦酒一升,渍小麦令释,漉出曝燥,复渍,使苦酒尽,曝麦燥捣筛,以海藻三两别捣,以和麦末令调,酒服方寸匕,日三。禁盐、生鱼、生菜、猪肉。(《外台》卷二十三)

    又方

    小麦(三升)

    上以三年米酢三升,渍麦曝干,干更浸,使酢尽,又曝干,捣筛为散,别捣昆布为散,每服取麦散二匕,昆布散一匕,旦饱食讫,清酒和服之,若不能饮酒者,以水和服亦得,服尽即瘥,多服弥善,无所禁,但不用举重及悲啼、烦恼等事。(《外台》卷二十三)

    治瘿酒方。

    是水雨经露出柳根(三十斤)

    上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酿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外台》卷二十三)

    杨树酒,治瘤瘿方。

    河边水所注杨树根三十斤,熟洗细锉,以水一石,煮取五斗,用米三斗,面三斤,酿之,酒成服一升。(《医心方》卷十六)

更多中医书籍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