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姚守仁先生之夫人,肝木不和,体又素弱,于归十载,未经生育,以此肝脾之病影响于胃,发生膈症。
三年来不能进粒米,仅以流汁度其生命,咽中如有物窒塞,腹虽觉饥而不能下咽,夜来必有潮热,经亦不调而多带。细思非舒肝和脾,不能开其生机,徒治胃病,如以石投水。乃先刺期门,再针膈俞、白环俞、中脘、中极等穴,食欲大增,升能经调带止。今年已育麟儿,此乃病理中应有之效,并非出乎意外也。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重楼玉钥》(公元 1838 年)清.郑梅涧(枢扶)撰。四卷。一、二卷论喉病的证冶方药,三、四卷论喉病的针法。
姚守仁先生之夫人,肝木不和,体又素弱,于归十载,未经生育,以此肝脾之病影响于胃,发生膈症。
三年来不能进粒米,仅以流汁度其生命,咽中如有物窒塞,腹虽觉饥而不能下咽,夜来必有潮热,经亦不调而多带。细思非舒肝和脾,不能开其生机,徒治胃病,如以石投水。乃先刺期门,再针膈俞、白环俞、中脘、中极等穴,食欲大增,升能经调带止。今年已育麟儿,此乃病理中应有之效,并非出乎意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