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针秘传》 (十八)带脉穴歌

    作者: 未知

    带起少阳带脉穴,绕行五枢维道间,京门之下居 上,周回季胁束带然。

    带脉穴分寸歌带脉部分足少阳,季胁寸八是其乡,由带三寸五枢穴,过章五三维道当。

    带脉穴在季胁下一寸八分,从带脉穴下三寸即五枢穴也。从五枢下行,过肝经之章门穴下五寸三分,即维道穴也。

    考正带脉穴道带脉之穴,李时珍谓起于季胁之章门,循带脉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左右凡八穴。张介宾《类经》谓脉气所发,在季胁下一寸八分,穴名带脉。又与足少阳会于维道,凡四穴。《金鉴》与《针灸大成》均言带脉五枢、维道凡六穴。考之《图经》带脉、五枢、维道三穴,属带脉之会。章门穴,乃脾之募藏之会,非带脉之会也。时珍穴之四,介宾穴之二,较之《图经》俱有差失。今遵《图经》、《金鉴》、《大成》穴属,而缕绘之,以质后之贤者。

更多中医书籍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