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查古籍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冷嗽者,身受寒气,口饮寒浆得之。盖肺主气,外合皮毛,而其经内循胃口,故外内得寒,皆能伤之。经云∶形寒饮冷,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是也。其症呼吸不利,呕吐冷沫,胸中急痛,恶寒声嘶,得温则减,得寒益甚。
仲景小青龙汤散外寒,蠲内饮。
麻黄 芍药 干姜 炙甘草 细辛 桂枝(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升半)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此散寒蠲饮之神剂。东垣云∶肺寒气逆,则宜五味子同干姜治之。有痰者以半夏为佐。
按∶
《金匮》浓朴麻黄汤,加浓朴、石膏、杏仁、小麦,减桂枝、芍药。《圣济》干姜汤,加紫菀、杏仁、减芍药、细辛、半夏。《外台》羊肺汤,加款冬、紫菀、白前,食茱萸,减麻黄、芍药、半夏。《易简》杏仁汤,加人参、茯苓、杏仁,去麻黄。其干姜、五味、甘草则四方如一辙也。盖本一青龙而各有裁制耳。
加减麻黄汤
麻黄(去节,一两) 桂枝 炙甘草(各半两) 陈皮 半夏(各七钱)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微妙另研)
上细锉,每三钱,紫苏七叶,生姜四片,煎服。
三拗汤
麻黄 杏仁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三片,煎服微汗愈。深师有细辛。《外台》加桂枝,名小投杯汤。《和剂》加苏子、茯苓、桑皮,名华盖散。
《圣济》饴糖煎
饴糖 干姜(炒,一两半) 豉(炒,二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上分二剂,煎去滓,入饴糖,干姜末服。
按∶咳嗽经年不愈,余无他症,服药无效者,得三拗汤恒愈。多用清凉,屡发屡甚,别无热症者,得饴糖煎遂瘥。不可不知也。《局方》于麻黄、杏仁、甘草中,加阿胶、贝母、桑叶、知母、款冬、半夏,盖杂清润于辛温之内,凡阴虚邪伏者,服之最宜,名款冬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