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隔布胁肋,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其症胁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枯色青,遇劳则甚,或忍饥即发者是也。
滑氏补肝散
酸枣仁(炒,四钱) 熟地(一钱) 白术(炒,一钱) 当归 山茱萸 山药 川芎 木瓜(各一钱半) 独活 五味(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肝体阴而用阳,此以甘酸补肝体,以辛味补肝用,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一方有人参、黄 、牛膝、石斛、柏子仁、桃仁,无山药、独活、五味。
补肝汤
干地黄(三钱)白芍(一钱半) 当归 陈皮(各一钱) 川芎(七分) 甘草(五分)
上六味都作一服,水煎。此亦甘酸辛兼补体用之法。
一方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一方鸡子黄一枚,调吞日二服。
以上二方,皆甘酸补肝体之法。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肝虚者,肝阴虚也。阴虚则脉绌急,肝之脉贯隔布胁肋,阴虚血燥,则经脉失养而痛,其症胁下筋急,不得太息,目昏不明,爪枯色青,遇劳则甚,或忍饥即发者是也。
滑氏补肝散
酸枣仁(炒,四钱) 熟地(一钱) 白术(炒,一钱) 当归 山茱萸 山药 川芎 木瓜(各一钱半) 独活 五味(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肝体阴而用阳,此以甘酸补肝体,以辛味补肝用,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一方有人参、黄 、牛膝、石斛、柏子仁、桃仁,无山药、独活、五味。
补肝汤
干地黄(三钱)白芍(一钱半) 当归 陈皮(各一钱) 川芎(七分) 甘草(五分)
上六味都作一服,水煎。此亦甘酸辛兼补体用之法。
一方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白滚汤下。
一方鸡子黄一枚,调吞日二服。
以上二方,皆甘酸补肝体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