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枝。点药烙之。
歌曰忽然出此小儿方。本治疳虫蚀齿良。葶苈雄黄猪(脂)点烙。阙疑留与后推详。
犀按。虫有大小之别。随生处而异其形。总不离于风火湿。挟厥阴之气化所生也。小儿疳虫病者。多由母氏乳少。多饲以火燥干粮助火之品。致小儿烦啼不已。动其心包之火。火动必熏灼于肝。蒸郁从风木化而为虫。夫虫乃有情之物。食有情之血。乱有情之心脏。起伏无定形不者。
兼以缝火时目浊意药之方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雄黄葶苈上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枝。点药烙之。
歌曰忽然出此小儿方。本治疳虫蚀齿良。葶苈雄黄猪(脂)点烙。阙疑留与后推详。
犀按。虫有大小之别。随生处而异其形。总不离于风火湿。挟厥阴之气化所生也。小儿疳虫病者。多由母氏乳少。多饲以火燥干粮助火之品。致小儿烦啼不已。动其心包之火。火动必熏灼于肝。蒸郁从风木化而为虫。夫虫乃有情之物。食有情之血。乱有情之心脏。起伏无定形不者。
兼以缝火时目浊意药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