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痉病。
此段见《伤寒·可下》中。在“汗下宜忌篇”内。寸大于关,关大于尺,人之常也,具以三部不平,三部皆平,是乙木郁于尺中,不能上达,故尺与关平,甲木郁于关上,不能下达,故关与寸平。乙木陷则脐下胀,甲木逆则心下坚,若按之心下坚者,是甲木之逆也。戊土被迫,腑不能容,故见下利。宜大承气急下之,以清胃腑之郁热也。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痉病。
此段见《伤寒·可下》中。在“汗下宜忌篇”内。寸大于关,关大于尺,人之常也,具以三部不平,三部皆平,是乙木郁于尺中,不能上达,故尺与关平,甲木郁于关上,不能下达,故关与寸平。乙木陷则脐下胀,甲木逆则心下坚,若按之心下坚者,是甲木之逆也。戊土被迫,腑不能容,故见下利。宜大承气急下之,以清胃腑之郁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