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此段见《伤寒·厥阴》。厥阴之经,以风木而孕君火,肝藏血,心藏液,病而风动火炎,血液耗伤,津亡肺燥,则生消渴。风木不舒,奔腾击撞,故气上冲心,心中疼热。木郁克土,饮食不消,故胃口虽饥而腹不欲食。木郁蠹化,是生蛔虫。食下不消,必复呕出,蛔随呕上,故食则吐蛔。下之脾败肝郁,风木疏泄,故下利不止。
厥阴不病则已,病则必见诸证,外感内伤,无有不然。后世粗工不解,以为伤寒之病,《金匮》此条,系后人误从《伤寒》采入。是于伤寒、杂病,一丝不晓,何敢妄言无忌,一至于此!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此段见《伤寒·厥阴》。厥阴之经,以风木而孕君火,肝藏血,心藏液,病而风动火炎,血液耗伤,津亡肺燥,则生消渴。风木不舒,奔腾击撞,故气上冲心,心中疼热。木郁克土,饮食不消,故胃口虽饥而腹不欲食。木郁蠹化,是生蛔虫。食下不消,必复呕出,蛔随呕上,故食则吐蛔。下之脾败肝郁,风木疏泄,故下利不止。
厥阴不病则已,病则必见诸证,外感内伤,无有不然。后世粗工不解,以为伤寒之病,《金匮》此条,系后人误从《伤寒》采入。是于伤寒、杂病,一丝不晓,何敢妄言无忌,一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