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此症初起于皮肉之间,如血灌周身,充满肌肤,如被杖之状,或生血泡浮肿,或朝夕来去,阳气乘之则早盛暮平,阴气乘之则晚凶早减。或衄血、吐血、咯血,或喜卧、哕HT 、噫酸,或齿缝中时,流血、面肿、目疼、脑裂、或生红片如钱,麻痛或肿处穿,即流血不止,或大便出血,血亏则手足挛蹩,血乏则形变,神焦渐死。乃心毒流于肝经火炎血泛邪热太甚,风湿外驰。由于乘风行湿,醉饱房劳,好勇斗狠入水迎风,或忿怒饮酒,或忍饥竭力,以致邪毒攻击,疲困倦软。宜以补旧汤、铅汞膏、二八济阳丹等件。散邪降火,清气养荣之饵救之免死。
其鹅掌、鼓槌、血痹、 糕、痛风、癫风发于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