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法〕,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法〕,分温三服〔茵陈散肌表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中焦之郁热,山栀逐肉理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上焦之郁热。
同义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法〕,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法〕,分温三服〔茵陈散肌表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中焦之郁热,山栀逐肉理之湿,得大黄则兼泻上焦之郁热。
同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