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查古籍
《脾胃论》(公元 1249 年)金.李杲(东垣、明之)着。三卷。依据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理论,认为脾胃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最为 重要,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张。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足厥阴肝经图(缺)
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共七叶,附着于脊之第九椎下。《素问·刺禁论》云∶肝居下左。后世以为其藏在右,其脉在左者非。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本藏》篇曰∶肝小则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膈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 ,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 者肝高,合胁兔 者肝下。胸胁好者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