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经脉篇云.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商阳)循指上廉.(二间三间)出合谷两骨之间.(合谷)上入两骨之中(阳溪)循臂上廉.(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曲池)上外前廉(肘 五里臂 会)上肩出 骨之前廉.(肩 )上出于柱骨之会上.(巨骨秉风)下入缺盆(天鼎)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扶突)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地仓)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禾 )上挟鼻孔(迎香)
又云.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 .上曲颊偏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
气府论云手阳明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鼻空外廉项上各二(次注谓迎香扶突二穴也)大迎骨空各一.(大迎穴名也.)柱骨之会各一(谓天鼎二穴也) 骨之会各一.(谓肩 二穴也)肘以下至手大指次指各六俞.(谓三里阳溪合谷三间二间商阳六穴也.)
经别篇云.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 .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经筋篇云.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结于肘外上 结于.其支者.绕肩胛挟脊直者.从肩 上颈.其支者上颊结于 .直者.上出手太阳之前上左角.络头下右颔.
商阳(手阳明脉之所出)二间(所溜○宝鉴作所流非)三间(所注)合谷(所过)阳溪(所行)偏历(别走太阴)温溜( )下廉 上廉(抵阳之会○外台作阳明之会)三里 曲池(所入)肘 五里臂 (阳明络之会○聚英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 会(络○气府论云.手少阳之会.次注曰手阳明少阳二络气之会.聚英曰.阳维会.)肩 (跷脉之会○聚英曰.足少阳阳跷之会.)巨骨(同上)天鼎(所发)扶突(同上)禾 (同上)迎香(手足阳明之会○气府论曰.手阳明脉气所发.次注曰.谓迎香扶突.)
按千金.无 会(入肺经)发挥同.(入三焦经)外台曰.两旁四十二穴并下三单穴共四十五穴.无迎香.(入胃经)有肩 .(三焦)兑端.龈交.水沟(共督脉)甲乙经曰.兑端手阳明脉气之所发.
图(图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