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疟主方

    作者: 卢之颐

    诸方分两,已从古方裁减,或三之二,或五之四。设更欲增损,须谅因证之微甚,以为去就。然方大病易除,方小病难已也。

    白虎青龙各半汤。

    茈胡(取银州者,去须及头,用银刀削去黄薄皮少许,粗布拭净,锉细,勿令犯火,七钱)

    升麻(不经雨 者,形色翠碧,削去皮,用黄精汁浸一宿,曝干,锉,蒸,再曝。三钱。)

    葛根(取洁白肥嫩者,用雪水,或秋露润透,切片阴干。九钱。)

    羌活(去头,细锉,以淫羊藿拌 三日,曝干,去藿。五钱。)

    防风(勿用叉头叉尾者,叉头令人发狂,叉尾发人痼疾,取肥大柔润,色黄通理者,锉细。五钱。)

    甘草(取黄中通理者,去头尾尖处各四五寸,仅取中节,切作寸许长,入磁器中,好酒浸蒸,从巳至午,取出曝干,锉细。七钱五分。)

    知母(槐砧上锉细,干木臼杵捣数千下,勿犯铁器。七钱。)

    石膏(取洁白如束针者,研极细,用甘草水飞三遍,澄清去水,晒干再研。三两。)

    桃仁(去皮,同白术、乌豆,置磁器中,煮三伏时,取出,劈开心黄如金色为度,曝干,捣红花(粟米泔浸片刻,取出,用布袋绞去黄汁,青蒿拌覆一宿,晒干,三钱五分。)

    猪苓(铜刀削去黑皮,切作薄片,用东流水浸一宿,取出锉细,以升麻叶对拌,蒸一日,去鲮鲤甲(取近尾甲,好酒浸一日,择高洁地上,掘一土穴,用炭火烧赤,置甲于穴内,以净瓦覆之,瓦上实土,勿令气泄,俟冷取出,研碎,另掘一土穴,埋甲过宿,次早取用。

    五钱五分。)

    粳米(一合,淘净。)

    上十三味,以水三升五合,先煮粳米减半升,去粳米同诸药,煮取升半,去滓,分三服。

    露置星月下高洁处,横刀其上,寅卯时,取初服再煮数沸。俟病者睡熟,推醒服,服毕,莫共人语,覆盖,取微似汗。二服,未发前半时许服,服毕,温覆,勿使寒栗大作,热亦渐减。

    三服。发后半时许服,服毕,再半时许。方 热粥饮盏许,以充营卫。勿食他物,损伤药力也。

    转方(主方同疟)

    竹螵蛸汤

    竹叶(取向东枝叶,摘去虫蚀,及有虫卵秽迹者,东流水洗净。二两。)

    海螵蛸(取洁白轻脆、重重有纹如通草者,用血卤作水浸之,并煮一伏时,取出,掘一土穴

    常山(连根苗收采者良,临用时,去苗,以甘草锉碎,用东流水润湿、同拌蒸半炷香,勿令气泄,俟冷去甘草,曝干,再用好酒润一宿,取出曝干熬捣。七钱。)

    秫米(三百粒,淘洗。)

    石膏(三两,修事同疟主方。)

    上五味,以水三升,置铜器中,浸露星月下高净处,横刀其上,黎明取药。于病者卧榻之侧,缓火煎取升半,分温三服。清旦一服,未发前食顷一服,临发一服。三服讫,静室中温覆卧,当一日勿澡洗,并用药汁涂手足心,及心胸头面,滓亦置枕伴,令闻药臭。过时不发,乃澡洗进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志聪
  • 作者:
  • 作者:
    李东垣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