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简明医彀》 泄泻

    此证有寒、热、食、惊、风、暑、湿等多种。冷泻则肚痛,谷完不化,名飧泄。(热泻亦有不化者,为邪热不杀谷。)小便清长,大便黄白,手足厥冷,与温米汤、薄粥,全可方与乳。热泻,大便黄赤,小便短涩或无)口渴(甚有舌苔)频与冷米汤饮。伤食泻,腹胀嗳哕,不食,先须消导去积,次补脾胃。惊泻,则大便菜色,睡中惊跳,当止泻,兼镇惊之药。风泻,春月多兼伤风咳嗽。暑泻,夏月口渴欲水,小便涩少,面垢烦躁。湿泻,着冷肠鸣,腹痛肢寒。脉微缓顺,洪大逆。治宜随证加减。脾虚,参苓白术散(方见大人泻。)

    主方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浓朴陈皮甘草上加姜一、枣一,水煎服。

    寒加木香、砂仁、干姜、藿香。热加车前、黄连、黄芩、木通。夏月口渴,小便短赤加香薷,煎成,调六一散。食积加山楂、神曲、麦芽。久泻加人参、诃子、粟壳、肉果、升麻、莲肉。

    香橘饼

    治小儿泄泻、伤食、冷积、腹痛及痢疾。

    浓朴(姜炒)神曲麦芽(炒。各一两)木香陈皮青皮(各五钱)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大。每服一丸,空心,姜米汤。痢,白汤服。

    夏月水泻∶滑石(一钱)香薷(七分)猪苓(五分)泽泻(五分)车前(五分)益智(六分)白术(一钱)茯苓(七分)升麻(一分)甘草(二分)水煎服。

    热泻∶舌苔口渴,小便全无。

    茯苓(一钱五分)黄连(七分)肉果(面煨,七分)白术(一钱)人参(五分)香附(三分)麦冬(八分)甘草(三分)加灯心煎服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作者:
  • 作者:
    邹存检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