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简明医彀》 撮口

    儿在母胎,或于风热,生后血气未调,洗浴冒风而成。口吐白沫,四肢俱冷,必难救矣。此证最急,虽有多种,皆由内结郁热。干于肠胃,闭闷不通,气不得化,腹中满胀,肚下青筋,撮口不乳,证候甚急,若不速与气通利下,无可救疗,少缓即毙。

    主方

    僵蚕(直者,去绵,炒研。一钱)蛇蜕(炒、研。一钱)朱砂(水飞,五分)麝香(五厘)和匀,每二分蜜调服。

    千金龙胆汤

    脐风撮口(胎惊。)大黄(湿纸包煨。一钱)桔梗柴胡龙胆草黄芩(炒)赤芍药钩藤甘草(炙)茯苓(各八分)上为细末,每三分,黑枣煎汤;或防风麦门冬汤调服。

    撮风散

    (治撮口)蜈蚣(干,赤足者半条,炙研。)钩藤(五分)麝香(二分)全蝎梢(洗净,炙、研)朱砂(水飞,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二分,竹沥调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