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简明医彀》 心痛

    (附∶膻中痛)经曰∶真心痛者,寒邪伤其君主。手足甲青至节,甚则旦发夕死。厥心痛者,乃寒邪客于心胞络也。盖诸心痛证,皆少阴、厥阴之气上冲也。有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上汗出,脉浮洪大。有火实心痛者,因气而食,卒然发痛,大便燥秘,小便短赤,久则注闷,心胸高起,口渴思冷冻饮料,按之愈痛,时作时止,不能饮食,多属久病,急宜下之,服宁痛汤。有寒厥心痛者,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长,大便利而不渴,气微力弱,急宜温之,服术附汤(方见寒门)。凡寒痛者,绵绵无增减,喜手按,近温暖,饮热姜汤则痛少安,多属新感。有恚怒忧郁,饮食劳役;或生冷浓味,不能消散,结而为积,遇食还发,名积心痛。及其脏寒吐蛔,亦致心痛。谓九种者,曰∶饮、食、风、冷、热、悸、虫、注,曰去来痛是也。世之心痛,皆胃脘痛。胃受病不营运,虽多日不食,亦不死。痛初止便食,必复痛甚,脉短而数,痛甚则伏。沉细而迟者生,浮大弦长者死。病患喜热汤暖气,宜热药;如口渴喜冷冻饮料,宜凉药。

    主方

    苍术陈皮香附抚芎玄胡索五灵脂(各一钱)甘草(五分)草蔻(十粒,研细)水煎服。

    伤肉食加山楂;面食,神曲;谷味,麦芽,水果,草果。有块加三棱、蓬术。如吃热姜汤、炒盐熨痛减加良姜、干姜(炮)、官桂、藿香、木香、砂仁。

    清火宁痛汤

    治心胃痛甚不可忍者,口渴思饮,大便不通,忽大痛或暂止,胸膈间如有块筑塞升上,手按愈痛。此因怒气郁闷成火致痛,妇人多患之。必以大便通利方止。经曰∶痛随利减,胀以利宽。

    栀子(姜炒,三钱)黄连(吴萸汁炒)枳实浓朴槟榔(各二钱)五灵脂蓬术玄胡索大黄(各一钱)木香(另研,五分)甘草(三分)上水煎服。未通去木香、甘草,倍大黄,以大便通为度。实人或再加黄芩、赤芍药、金铃子、没药、草果、荔枝核(烧焦)滑石之类。煎成入芒硝一钱。

    枳实大黄汤

    治大痛,大便不通,口渴等证。

    枳实大黄槟榔浓朴(各二钱)木香(另研,五分)水煎温服。

    加味七气汤

    治七情或风湿致痛。

    半夏(制,一钱五分)肉桂玄胡(各一钱二分)人参乳香(各五分)甘草(三分)加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落盏汤

    治急心痛。

    陈皮香附良姜吴茱萸石菖蒲(各一钱)煎成,先以香油五点入盏内,调匀服。

    却痛散

    治冷痛。

    川乌(炮,二钱)肉桂石菖蒲当归木香胡椒(各钱半)灵脂蒲黄(各一钱)水煎,入盐、醋少许服。

    行血定痛丸

    治素喜食热物,死血留于胃痛。

    玄胡(两半)滑石红花官桂红曲(各五钱)桃仁(三十粒)上为末,蒸饼糊丸绿豆大,每服四十丸,姜汤下。

    白术半夏丸

    治气血、痰热心痛。

    白术(五钱)半夏砂仁白芍当归(各三钱)桃仁黄连神曲(炒)陈皮(各二钱)吴茱萸(钱半)僵蚕甘草(各一钱)上为末,蒸饼糊和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术附汤

    寒痛,客忤、尸注,苏合香丸(二方并见中寒)。

    简便方

    (治心痛)栀子(炒黑)干姜(炒焦)等分为末,水法丸绿豆大,白汤下。

    又方(治火痛)栀子(炒焦)煎服;或为末,姜汤调粥糊丸,白汤下。(加草蔻亦可)。

    又方(治热痛)栀子、川芎煎服。或栀子合二陈汤加苍术服。凡服栀子药愈后复发者,仍用栀子不效,另入玄明粉一钱,或芒硝服。

    又热痛,大便不通,服三花神佑丸(方见痰门)。

    又方(治冷痛)良姜、官桂各一钱为末,汤下。

    又玄胡索、胡椒各一钱为末,温酒下。

    又方(治妇人血刺痛)玄胡索为末,每服二钱,酒汤任下。或桃仁去皮尖,研如泥,饭丸服。

    又方(治虫痛)面上白斑唇红,痛后能食,上半月头向上易治。先用肉汁或蜜引虫头向上,服取虫丸、安虫散(方见虫门)。

    又楝树根皮煎服,加乌梅、川椒尤好。

    又白熟艾一碗,水三碗煎服,有虫吐出。

    诸心痛∶玄胡索(一两,)炙草(二钱)水煎分三服。或明矾、石榴皮末各五分,白汤下。

    又灶心土末一钱(冷痛酒下。热痛水调)。

    又东引桃枝,酒煎服。

    又槟榔二钱、陈皮一两为末,每二钱蜜汤送下。

    又桃仁七枚,研水调服。

    又嫩槐枝,水煎服。

    又萱草根一寸,醋磨服。

    又枯矾,蜜调服。

    又久痛,小蒜醋煮顿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张骥
  • 作者:
    周学海
  • 作者:
    贺龙骧
  • 作者:
    吴道源
  • 《女科宝鉴》是以中医方法论述女性生殖器相关疾病的探索性新书,书中详细介绍了七十多种常见女性生殖器相关病证,其中包括女科杂病、性病、月经病和中医药避孕、中医药抗早孕等。各病证以病机要点为中枢,展开对理、证、法、方、药的论述,同时,引进中医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临床指导性和收藏价值。

    纵览全书,具有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全书共约25万字。

    读者对象:中西医临床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及广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作者:
  • 作者:
    凌德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