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倪氏论臌,有气、血、虫、水、单是也,论胀,有寒、热、虚、实、湿、食、瘀、积、肝、肾是也。方家必分五臌若何?十胀若何?余谓∶臌胀在上,灸于上脘,在中;灸于中脘;在下,灸于下脘,或灸气海。至若胀及两胁者,灸于期门。胀及背腰者,灸于胃俞。胀至两腿者,灸足三里。胀至两足者,灸行间可也。
上脘(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下脘(脐上二寸。)
气海(见劳伤。)
期门(见喘症。)
胃俞(十一节下,各开二寸。)
足三里(见痿症。)
行间(见尸厥。)
《诸病源候论》(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着。五十卷。 共分 67 门、1720 节,详载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状。
倪氏论臌,有气、血、虫、水、单是也,论胀,有寒、热、虚、实、湿、食、瘀、积、肝、肾是也。方家必分五臌若何?十胀若何?余谓∶臌胀在上,灸于上脘,在中;灸于中脘;在下,灸于下脘,或灸气海。至若胀及两胁者,灸于期门。胀及背腰者,灸于胃俞。胀至两腿者,灸足三里。胀至两足者,灸行间可也。
上脘(见劳伤。)
中脘(见喘症。)
下脘(脐上二寸。)
气海(见劳伤。)
期门(见喘症。)
胃俞(十一节下,各开二寸。)
足三里(见痿症。)
行间(见尸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