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肉豆蔻

    作者: 卢之颐

    (宋开宝)

    事物异名云一名迦拘勒,一名脾家瑞气。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

    【核】曰∶肉豆蔻,即肉果。生胡国,胡名迦拘勒。中国无有之,令岭南人得种种莳矣。

    春生苗,夏抽茎,开花结实,都似草豆蔻,皮肉之颗则不同。其颗外有皱纹,内有斑缬纹,宛似槟榔,紫白相间也。修事,用糯米粉,熟汤和搜,裹包其实,糠灰火中煨熟;去粉用,勿犯铁器。

    【 】曰∶乐音曰肉。礼记云∶宽裕肉好之音也。方氏云∶璧外谓之肉,内谓之好。辅氏云∶肉好,犹言美满,乐声肥也。肉器曰豆。诗云∶于豆于登,豆荐菹醢,登盛大羹也。

    物盛曰蔻。说文云∶从支从完,当其完聚而蔻之也。盖府器之荐登谷者胃,其受盛者体,转输者用也。设具体无用,则谷食不消,心腹胀痛,霍乱飧泄,呕沫乳霍矣。此以寒中积冷,中恶鬼气之所致。肉豆蔻秉刚 气味,鼓发中黄,寇之使出,所谓开发上焦,宣五谷味而为养,宣五畜味而为充,充则肌肥而美满,养则肤润而媚好,命名肉豆蔻者以此。

    (以受为体,以输为用,具体无用,则能受不输,中消洞泄之类,可比量推度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