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楼氏曰∶求子之法,莫先调经(理妇人者,先须熟此症治)。每见妇人之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将行作痛,或行后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血气乖争,不能成孕矣。详夫不调之由,其或前或后,及行后作痛者,虚也;其少而淡者,血虚也;多者,气虚也;其将行作痛,及凝块不散者,滞也;紫黑色者,滞而挟热也。治法,血虚者,四物;气虚者,四物加参 ;滞者,香附、缩砂、木香、槟榔、桃仁、玄胡;滞久而沉痼者,吐之下之(涌泄调经,惟子和可法);脉证热者,四物加芩连;脉证寒者,四物加桂附,及紫石英之类是也。直至积去滞行虚回,然后气血和平,能孕子也。予每治经不调者,只一味香附末(有积滞,则污浊不清,虚未回,则新生之气不鼓,一味香附,有去旧生新之妙),醋为丸服之,亦百发百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