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济生集》 恶阻

    作者: 未知

    怀孕三月恶心,而阻隔饮食是也。

    眉批∶妊娠禀受怯弱,便有阻病。如颜色如常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恶食爱酸者,当以所思之食,任意食之。轻则勿药可愈,此症右脉必弦数,左脉必微弱。

    亦有六七月,尚病呕者,治同然。肥人责之痰,瘦人责其火,俱宜二陈汤加白术,黄芩或加香附,砂仁,姜汁、竹茹与吐家同。

    二陈汤

    制半夏 陈皮 茯苓(各一钱五分) 炙草(八分) 加生姜(二片) 枣(五枚)

    日久津液损,胃燥干哕,不纳汤水,用二陈汤和四物汤加竹沥,姜汁润以降之,昧者,谓半夏犯胎,地黄泥膈,乃知常而不达变也。如吐多脉弱,体倦不纳谷,用六君子汤加麦冬,黄柏、生姜,如左脉弦急,心下胀闷,恶心不止者,挟肝气上冲也。宜煎茯苓汤下抑青丸平之。胁胀或寒热往来,面色青黄,此木克土也。

    宜六君子汤加柴胡,桔梗、枳壳。兼腰痛者,防胎欲坠,宜二陈汤合四物汤加白术、黄 、黄芩、阿胶。如胀闷加缩砂仁。吐而心烦用竹茹、麦冬、前胡、橘红、芦根煎汤徐服。

    因食冷物及凉药,吐不止者,以丁香、泡姜加二陈汤煎服温之。恶阻渐退、则徐服后方补之。

    抑青丸

    黄连(一钱为末)

    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眉批∶若吐虽定,而每食粥饭则口酸此肝火盛,宜用川芎、陈皮、黑山栀、茯苓、生姜 煎汤下抑青丸。

    归苓参附汤

    当归(三钱五分) 川芎(一钱七分) 茯苓 党参 生地 香附(各二钱) 白术 麦冬(一钱五分) 黄芩(七分)

    姜枣饮

    单氏参橘饮

    治恶阻。

    人参(一钱) 当归 白术(各二钱) 橘红 藿香 甘草(各四分) 半夏(八分) 砂仁(三分) 竹茹(四分) 如肥人加竹沥半匙。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
  • 作者: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