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脾有伏火,口燥唇干,烦渴易饥,热在肌肉,加味泻黄散主之。
加味泻黄散(自制)
防风(一钱) 葛根(二钱) 石膏(四钱) 石斛(三钱) 山栀(一钱五分)茯苓(三钱) 甘草(四分) 荷叶(一角) 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本方用泻黄散去藿香而加葛根、石斛、茯苓、荷叶、粳米;从白虎汤法,去知母而添升阳散火意,清中有发,发中有清,阳升火散,而无抑遏之患。此条当与先生《医方论》泻黄散对比观之,更易明白。祖怡注。
(公元 659 年)唐.李绩(苏敬)撰。五十四卷。原书已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包括药图、图经、本草三部分,收载药物 844 种, 详细介绍性味、产地、效用等 。
学术价值: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
脾有伏火,口燥唇干,烦渴易饥,热在肌肉,加味泻黄散主之。
加味泻黄散(自制)
防风(一钱) 葛根(二钱) 石膏(四钱) 石斛(三钱) 山栀(一钱五分)茯苓(三钱) 甘草(四分) 荷叶(一角) 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本方用泻黄散去藿香而加葛根、石斛、茯苓、荷叶、粳米;从白虎汤法,去知母而添升阳散火意,清中有发,发中有清,阳升火散,而无抑遏之患。此条当与先生《医方论》泻黄散对比观之,更易明白。祖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