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校注医醇剩义》 脾燥

    作者: 未知

    脾本喜燥,但燥热太过,则为焦土,而生机将息,令人体疲便硬,反不思食,此正如亢旱之时,赤地千里,禾稼不生也,泽下汤主之。

    泽下汤(自制)

    人参(一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生地(六钱) 白苏子(三钱)大麻仁(三钱) 石斛(三钱) 山药(三钱) 料豆(三钱) 红枣(十枚)

    参、枣、归、芍,脾家血分药,与涵木养营汤同。以肝藏血,脾统血也。生地与山药、料豆同用,有补脾及肾之意,所以命名泽下。石斛有咸味者,亦能滋肾,因脾燥必吸肾阴。气血虚之便硬,反不思食,无攻泻之可进,麻仁、苏子油多润肠,不妨气血,最为稳着。祖怡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公元 1565 年)明.楼英(全善)着。四十卷。包括总论,脏腑疾病、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记载病证治法,方药,对于金元医家的学说收载较多。

    作者:
    楼英
  • 作者:
  • 作者:
    张锡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