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癸丑五月十二日,五孙钦尚生,生而面目身皆黄,此胎黄也。以其小便清长,疑是虚寒,然身体壮盛,啼声载路,唇色红紫,察其瞳于,黑而有神,且伊父系木火体质,伊母系湿痰体质,因决其为湿热无疑,但质小不能服药,思吴尚先云:“内服之方,皆可移作外治,遂用绵茵陈、赤小豆、海螵蛸、马鞭草、紫花地丁、生草梢、仙半夏、大腹皮、小青皮、炒白术、赤白芍,赤苓、白颈蚯蚓等,共研细末,酒调敷脐上,日再易,两旬而全愈。”可见小儿之不能服药者,类推可以改外治,如病在头目,则敷两太阳,病在臂腿则敷手足心,病在胸脯则敷胸间,病在肺则敷肺俞等穴,病在肝则敷期门等穴,病在脾胃则敷脐腹,视何病则用何药,温凉攻补,因病而施,想亦有效也。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癸丑五月十二日,五孙钦尚生,生而面目身皆黄,此胎黄也。以其小便清长,疑是虚寒,然身体壮盛,啼声载路,唇色红紫,察其瞳于,黑而有神,且伊父系木火体质,伊母系湿痰体质,因决其为湿热无疑,但质小不能服药,思吴尚先云:“内服之方,皆可移作外治,遂用绵茵陈、赤小豆、海螵蛸、马鞭草、紫花地丁、生草梢、仙半夏、大腹皮、小青皮、炒白术、赤白芍,赤苓、白颈蚯蚓等,共研细末,酒调敷脐上,日再易,两旬而全愈。”可见小儿之不能服药者,类推可以改外治,如病在头目,则敷两太阳,病在臂腿则敷手足心,病在胸脯则敷胸间,病在肺则敷肺俞等穴,病在肝则敷期门等穴,病在脾胃则敷脐腹,视何病则用何药,温凉攻补,因病而施,想亦有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