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景岳全书》 胎漏(二三)

    妊妇经血不固者,谓之胎漏。而胎漏之由,有因胎气者,有因病气者。而胎气之由,亦有二焉。余尝诊一妇人,脉见滑数,而别无风热等病,问其经脉则如常不断,而但较前略少耳。余曰∶此必受妊者也。因胎小血盛有余而然。后于三月之外,经脉方止,果产一男。故胎妊之妇多有此类。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人但以血止为度,谓之不足月,然其受胎于未止之前,至此而足而实,人所不知也。第此等胎气,亦有阴阳盛衰之辩。如母气壮盛,荫胎有余而血之溢者,其血虽漏而生子仍不弱,此阴之强也,不必治之;若父气薄弱,胎有不能全受而血之漏者,乃以精血俱亏,而生子必萎小,此阳之衰也,而亦人所不知也。凡此皆先天之由。若无可以为力者,然栽培根本,岂果无斡旋之道乎?第见有于无之目及转强于弱之手,为不易得,是乌可以寻常语也。至若因病而漏者,亦不过因病治之而已耳。

    妊娠血热而漏者,保阴煎、清化饮择而用之。怒动肝火漏血者,保阴煎,甚者化肝煎主之。脾虚不能摄血者,寿脾煎、四君子之类主之。脾虚血热气滞者,四圣散主之。脾肾兼虚者,五阴煎主之。三焦气血俱虚者,五福饮、七福饮之类主之。劳倦伤而动血者,寿脾煎、归脾汤主之。偶因伤触动血者,五福饮、安胎散主之。冲任气虚,不能约制,血滑易动者,固阴煎、秘元煎主之。

    立斋曰∶前证若因气热,用防风黄芩丸。若因血热,用加味逍遥散。若因血虚,用二黄散。若因血去太多,用八珍汤,未应,补中益气汤。若因肝火,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脾火,用加味归脾汤。若因事下血作痛,用八珍汤,加阿胶、熟艾。若因脾胃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若因脾胃虚陷,用前汤,倍用升麻、柴胡。若晡热内热,宜用逍遥散。

    安胎寄生汤(妇十九 下血腰痛) 当归芍药汤(妇十六 急痛去血)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宁原
  • 作者: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