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夏枯草

    作者: 卢之颐

    (本经下品)

    【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主寒热瘰 鼠 ,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

    【核】曰∶出蜀郡川谷,所在亦有,生平泽原野间。冬至后生苗,渐高至一二尺许,茎微方。叶对节生,似旋复叶而长大,边有细齿而背白。三、四月茎端作穗,长一、二寸,穗中开淡紫碎花,似丹参花,结子亦作穗,一穗四子。五月便枯,宜四月收采。土瓜为之使。

    伏汞砂。

    【 】曰∶冬至生,夏至枯,具三阳之正体,寒水之正化,故从内达外,自下彻上,以去寒热气结,及合湿成痹也。瘰 曰寒热病。经云∶瘰 者,皆鼠 寒热毒瓦斯,留于脉而不去也。其本在于脏,其末出于颈腋之间,浮于脉中而未内,与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治之奈何?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决其死生,反其目视之,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者,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者,可治也。若瘿则但浮于脉,症则但着于脏,脚肿唯下,头疮唯上,虽非本末,统名寒热病也。

    楼全善用治目珠疼,简要济众方用治目睛痛,此得灵枢意旨。有赤脉贯瞳子者相宜,否则涉寒,非对待法也。

    (具寒水之正化,可从在内之脏本;具三阳之正体,可从在外脉中之支末。瘰 曰寒热病者,以本于脏,其末出于颈腋之间,内外相从,故名寒热,言针法也。)

    (浮脉着脏,唯上唯下,尽寒热之变。)

更多中医书籍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
  • (公元 1808 年)清.钱秀昌着。六卷。首绘各种体表,骨度和伤科器具图,次叙金疮论治、治伤法论、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

    作者:
    钱潢
  • 作者:
    吴谦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