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乘雅半偈》 紫草

    作者: 卢之颐

    (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

    【核】曰∶出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出襄阳,多从南阳新野来。二月逐垄下子,苗似兰香,赤茎青节,紫花白实,其实秋月乃熟也。春社前后采根,头有白毛如茸,以石压扁,曝干,收时忌人溺,及驴马粪,并烟气,能令根黄。如未花时采取,根色鲜明;如已作花,根色黯恶,染色亦不堪用也。修事,每斤用蜡二两,熔水拌蒸,水尽为度,去头,并两畔髭,细锉用。

    先人云∶紫草色胜,盖肝主色,而肝之色,又从风化。凡病变于色者相宜,然肝疏二便,饵

    【 】曰∶紫,间色,水乘火色也。气寒味苦,臭芳性洁,禀水气澄湛之体,捍格之用。

    主心腹浊邪热气,郁作五黄,损气闭窍者,力能捍格而澄湛之。别录广心腹邪气,及肿胀满痛,利九窍,及通水道。若儿疮,即热浊于血;面渣,即热浊于气于色耳。蕲阳广儿疮,及斑疹豆毒,活血凉血,以利大肠。经验方云∶痘疮三日,隐隐将出,色赤便闭者相宜。曾世荣云∶脾实协热者可用,脾虚协寒者不可用。慎之,慎之。

    (儿医用药尚新,无暇察色问证,详确病因,致死生存亡,莫之能测。曾世荣,及经验方言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东垣
  •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作者:
  • 作者:
    凌晓五
  • 作者:
    不详
  • 作者: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作者:
    龚庆宣
  • 作者:
    张振鉴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