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用水蓼花、皮硝、牙皂、大黄、栀子(各五钱)、生姜(十片)、葱、蒜(各七枝)、莱菔子(三钱)捣烂,作一大膏药贴脐腹,外用绵絮裹。(《卫生简易方》)
一方,以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研为膏,作大饼覆脐上,使水从小便出。(《证治汇补》)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公元 588 年)刘宋,雷斅着。三卷。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
用水蓼花、皮硝、牙皂、大黄、栀子(各五钱)、生姜(十片)、葱、蒜(各七枝)、莱菔子(三钱)捣烂,作一大膏药贴脐腹,外用绵絮裹。(《卫生简易方》)
一方,以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研为膏,作大饼覆脐上,使水从小便出。(《证治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