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麦角是寄生在小麦及其他谷物上的一种霉菌,有毒成分为麦角毒碱、麦角胺,麦角星、麦角新碱等。面粉加工时,如含有麦角,食后会造成中毒。
麦角毒碱在临床上用作子宫收缩药,在其作用下有明显的肌肉痉挛。大量的麦角毒碱及麦角胺,除了收缩血管外,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导致坏疽。
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
(1)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中枢神经损害:全身发痒,蚁走感,头晕,听觉、视觉及其他感觉迟钝,语言不清,呼吸困难,肌肉痉挛呈强直性收缩,谵妄,昏迷,体温下降,血压上升,脉缓,甚而心力衰竭死亡;
(3)鼻腔和他处粘膜流血、子宫出血、流产。
慢性中毒:
(1)坏疽型:肢体坏死;
(2)痉挛型:肌肉强直性痉挛、癫痫、痴呆。
【现场急救】
催吐、导泻,急送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