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稻农皮炎是指农民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病。发病以拔秧、插秧和耘耥阶段多见。由于病因及生产条件的不同,其有多种表现,但其中以浸渍糜烂型皮炎(俗称烂手烂脚)和动物的血吸虫尾蚴皮炎发病较多。也可表现为指甲损伤,甲沟炎及机械性损伤引起的皮炎等。长时间在温度较高偏碱性的水中浸泡操作以及机械性摩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患者首先应注意清洁、干燥,尽量少用热水及肥皂。治疗宜对症处理,原则为消炎、止痒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预防以加强个人防护为主,在下田劳动前在浸水部位涂一层粘性较大的油膏如凡士林,每天2~3次,劳动歇工后,用12.5%明矾(饱和浓度)3%食盐水浸泡片刻,让其自行干燥,每次歇工后泡一次,特别是临睡前必须泡一次效果甚佳。此外,应注意改善劳动条件,如调整劳动时间(延长中午休息时间)或干湿轮做。为防止血吸虫尾蚴钻进皮肤,可在下田前涂一种皮肤防护剂(如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稻农皮炎是指农民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病。发病以拔秧、插秧和耘耥阶段多见。由于病因及生产条件的不同,其有多种表现,但其中以浸渍糜烂型皮炎(俗称烂手烂脚)和动物的血吸虫尾蚴皮炎发病较多。也可表现为指甲损伤,甲沟炎及机械性损伤引起的皮炎等。长时间在温度较高偏碱性的水中浸泡操作以及机械性摩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患者首先应注意清洁、干燥,尽量少用热水及肥皂。治疗宜对症处理,原则为消炎、止痒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
预防以加强个人防护为主,在下田劳动前在浸水部位涂一层粘性较大的油膏如凡士林,每天2~3次,劳动歇工后,用12.5%明矾(饱和浓度)3%食盐水浸泡片刻,让其自行干燥,每次歇工后泡一次,特别是临睡前必须泡一次效果甚佳。此外,应注意改善劳动条件,如调整劳动时间(延长中午休息时间)或干湿轮做。为防止血吸虫尾蚴钻进皮肤,可在下田前涂一种皮肤防护剂(如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