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体股癣

    除头皮、胡须和手足等处外,其他平滑皮肤上的癣菌感染,统称体癣,又称金钱癣。发生在邻近外生殖器(如腹股沟、皱褶)会阴及股上部内侧等处,及肛门周围的癣则称股癣,重者可蔓延至臀部、耻骨部及阴囊部的边缘,阴囊一般不累及。股癣的发病部位较温暖潮湿,适宜于真菌生长,又因经常摩擦,容易蔓延扩散,故较体癣多见,且易复发。病人以男性为多,单侧发生或对称分布。发病可因多种形式的直接接触(包括性接触传染,近年来股癣已被列为性传染病之一)或接触患者用过的澡盆浴巾等而传染,也可因直接接触患病的猫、狗等传染。多数患者往往先有手足癣、甲癣,通过搔抓自身传染。发病与抵抗力相关,患糖尿病、各种消耗性疾病及长期内服、外用皮质激素的患者较易发病。本病好发于温暖潮湿的季节,不注意局部清洁卫生及多汗者尤为多见。

    体癣可表现为针尖至绿豆大小,从中心等距离向外发展,产生中心痊愈,外围扩张的圆形损害(金钱癣由此得名)。几个损害可互相融合或多环形,边缘稍隆起而狭窄,瘙痒明显,多发于夏秋季,冬天可自愈或转入静止阶段。

    股癣的损害大致与体癣一致。绝大多数股癣冬季自愈或减轻,夏季复发。如多年复发,可呈苔鲜样变。以局部用药和保持干燥,如夏季洗澡后用干毛巾擦干和扑粉等。因真菌主要寄生于角质层,故传统治癣药多由抗真菌剂及角质剥离剂配成的。为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在损害消失后需继续用药7~10天。伴有手、足和甲癣者应同时治疗。以免自身传染。要尽量避免和癣病病人,包括有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要避免间接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浴盆等,严格执行个人卫生。

    一些可能影响人体抵抗力的药物如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尽可能避免使用。婴幼儿及外阴部皮肤薄嫩,不宜用高浓度具有刺激性的癣药水,宜用温和抗真菌剂如复方雷琐辛搽剂等。抗癣衫裤既可治疗,也可预防。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龚廷贤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东轩居士
  •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