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新生儿锁骨骨折常由于产伤引起,是产伤骨折中最常见的部位,骨折后常有移位。新生儿,尤其在冬天衣着较多而易为家长或医护人员疏忽。若移动骨折侧的上肢,婴儿即哭叫,此时若仔细检查可发现锁骨处有骨摩擦音及肿胀。
一般锁骨骨折不必施行手法复位,只需在婴儿腕下放置棉垫,然后将患肢用绷带缚于胸前方,2周后骨折愈合。
本草著作。《友渔斋医话》丛书之第六种。1卷。清黄凯钧(退庵)撰。刊于嘉庆七年(1812年)。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不分部类,大致按植物、矿物、动物为序排列。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所附个人经验,每出新意,甚切实用。现存初刊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新生儿锁骨骨折常由于产伤引起,是产伤骨折中最常见的部位,骨折后常有移位。新生儿,尤其在冬天衣着较多而易为家长或医护人员疏忽。若移动骨折侧的上肢,婴儿即哭叫,此时若仔细检查可发现锁骨处有骨摩擦音及肿胀。
一般锁骨骨折不必施行手法复位,只需在婴儿腕下放置棉垫,然后将患肢用绷带缚于胸前方,2周后骨折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