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外伤性气胸往往与血胸合并存在。胸腔内出血的来源多为沿肋骨走行的肋间动脉和静脉在肋骨骨折时同时破裂出血,另一来源是肺脏破裂出血。位于胸腔内的大血管破裂,或心脏破裂出血引起的血胸很少见,一旦发生则可是致命的。
少量血胸一般不出现症状,破裂的血管持续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或与气胸同时处理。破裂血管持续出血则需开胸手术止血。胸膜腔内的积血,必须通过胸腔穿刺术予以清除,以免发生继发感染变成脓胸。陈旧性血胸机化后,在肺的表面形成一层很厚的纤维板,限制了胸部的呼吸运动,从而损害了肺功能。胸部外伤后不论发生气胸或血胸,都应急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