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心力衰竭

    心脏是维持机体正常血液循环的动力泵,自古以来人们就熟知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性。如果心脏发生了衰竭,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心力衰竭具很高的病死率,但如果心力衰竭病人注意自我保健,则可以延长生命,并可以保持相当好的生活质量。

    首先应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疾病。各种心脏疾病最终均可导致心力衰竭,常见的心脏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和原发性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法均不一样,有的必须手术治疗。病人应积极配合医生选择最佳的方案治疗心脏原发疾病。

    据国内资料统计,89.8%的心力衰竭的发作是有诱发因素的。而每一次心力衰竭的发作均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只要很好地控制诱因,就可减少发作机会,延长生命。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尤其呼吸道感染。因此,病人应注意冷暖,尤其在季节交替时,要小心着凉和过多出汗,居室应保持通风,尽量不去人多拥挤和空气不好的地方。如患有感冒,应及时治疗。其他常见的诱因包括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饮食过饱、进食难消化的食物和睡眠不足等,这些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另外,妊娠和分娩常是育龄女病人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因此,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女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时机怀孕,并注意计划生育,因为人工流产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饮食必须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尤其应限制钠盐的摄入,食盐量每天不宜超过2克(轻症者不宜超过5克),特别不宜食用盐腌制的食物,如咸鱼、咸肉和酱菜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降低再次发病率和再次入院率,提高病人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消心痛加肼苯哒嗪。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其中一种长期服用,并定期到医院随访,调整用药剂量,并能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体力活动可增加心脏负担,但适宜的体力活动可提高心力储备,提高病人的运动耐量,增加心脏搏血量,改善心功能。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病人应视具体病情掌握适宜的运动量,原则是以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宜。随心功能逐步恢复,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量。

    (施海明 戴瑞鸿)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禄、徐师曾撰
  • 作者:
    翟良
  • 作者:
    张三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