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查古籍
(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附药图 1000 余幅,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 、方剂配伍等,并载附方 10000 余。 本书有韩、日、英、法、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
学术价值: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凡产时用力过多,劳倦伤脾,孤脏不能注于四旁,故足逆冷而厥气上行焉。《经》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是也。非急方子能举气以归元,非大补不能回阳而复神,岂钱数归、参!照常症,一日一帖而能起死扶危,拯将绝之气血耶?必用加参生化汤,倍参,连服二帖,斯气血旺而神气复,厥症自止矣。若服药而又渴,另用生脉散多参以代茶,助津以救脏躁也。此经验之确沦,毋得有议焉。虽有四肢厥冷,泄泻痢症,类伤寒阴症,又难用四逆汤方,亦必用倍参生化汤,佐以炙姜,或加附子一片,则可以回阳止逆,又可以行参、 之功矣。《经》云∶脾,孤脏也。四旁,心、肝、肺、肾也。又云∶摇体劳苦,则伤脾。又云∶厥气上行满。立二方分先后∶
加参生化汤治新产发厥。
川芎(二钱) 川归(四钱) 甘草(四分,炙) 干姜(四分,制黑) 人参(二钱) 桃仁(十粒,去皮尖)
上枣二枚,水煎连进二帖。发厥∶块痛未止,不可加 、术。
滋荣益气复神汤治产后发厥,问无块痛,可服此方。
川芎(一钱) 白术(一钱) 黄 (一钱) 人参 当归(各三钱) 淮地黄(二钱,酒浸,蒸)甘草(四分,炙) 麦冬(五钱) 五味子(十粒) 陈皮(四分) 附子(五分)
水煎。汗多加麻黄根、酸枣仁各一钱;大便不通,加肉苁蓉二钱。
大抵产后晕厥,二症相类,皆由气血并竭,神将去而机几息,仅有一丝之生意耳。若非急方急服,岂能挽回将绝之元神耶?但晕在临盆,急症尤甚于厥,宜频灌生化汤几帖,先补血分之亏,实时块化血旺,而神清晕止矣。若无汗脱,气促形脱症,参、 不须加也。厥症在分娩之后,气血两竭,宜用倍参生化汤,并补气血之亏,止厥以复神焉。又非偏补血分可愈,治法要知晕有块痛, 、术、参未可遽加也。治厥症问无块痛, 、术、地黄并用无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