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基础护理学》 第三节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也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用药前须作过敏试验,曾用过破伤风抗毒素超过一周者,如再使用,还须重作皮内试验。

    一、皮试液的配制

    取每支1ml含1500国际单位的破伤风抗毒素药液0.1ml,加等渗盐水稀释到1ml(即150IU)。

    二、试验方法

    取破伤风抗毒素试验液0.1ml(含15IU)作皮内注射,观察20分钟后判断试验结果。

    三、试验结果判断

    阴性:局部无红肿。

    阳性:局部反应为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相同。若试验结果不能肯定时,应对试验,确定为阴性者,将余液0.9ml作肌内注射。若 试验证实为阳性反应,但病情需要,须用脱敏注射法。

    四、脱敏注射法

    (一)机理 以少量抗原,在一定时间内多次消耗体内的抗体,导致全耗,从而达到脱敏目的。

    (二)原则 少量多次,逐渐增加。施行脱敏注射前,可应用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药物,以减少反应发生。

    (三)方法 即给过敏者分多次小剂量注射药液(表11-1),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均须密切观察。在脱敏注射过程中如发现病员有全身反应,如气促、紫绀、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如反应轻微,待消退后,酌情将剂量减少,注射次数增加,使其顺利注入所需的全量。

    表11-1破伤风抗霉素脱敏注射法

    次 数抗毒血清等渗盐水注射法10.1ml0.9mlH或IM20.2ml0.8mlH或IM30.3ml0.7mlH或IM4余量加至1mlH或IM

    附注1:亦可将1mlTAT稀释成10mlTAT等渗盐水,分别以1、2、3、4ml作4次肌肉注射,每次间隔20分钟。

    附注2:在野战条件下,可采用简便脱敏法;先在皮下注射吗啡0.01g,然后在同一部位注射抗毒素0.5ml,如无反应,4小时后将余量注入。

    五、过敏反应的急救措施

    同青霉素过敏反应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罗浮山人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