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疥螨俗称疥虫,是一种皮内寄生虫,种类很多。人的疥疮主要由人疥螨引起,疥虫分雌雄两种,雌虫约400μm长,肉眼刚可见到。成熟的雌虫为卵园形扁平体呈黄白色,它没有明确的头,但口突出体部前缘,常误认为头。它有四对足,各分5节,前2对末端有吸盘,后2对为长尾状硬毛。其腹部中央有产卵孔一个,躯干区的中央是肛门。雄虫比雌虫小一半,疥虫在温暖的皮肤上面爬行很快,1分钟走2.5cm。成熟雌虫在适当皮肤区,进入角质层藏在下面,用前两对爪凿遂道进入角质与颗粒层交界处,从该处细胞吸取营养。
疥螨的生活史为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成熟雌虫每开凿隧道0.5-5mm,在遂道数小时内排第一个卵,每天可产卵40-50个。产卵同时也排出粪便,产完卵即死在遂道的盲端。雌虫平均生存6-8周。
卵呈椭园形,色淡黄,壳很薄,约为雌虫体积的一半大小。卵在遂道中孵化3-4天后,形成幼虫,其形态与成虫相似。只有三对足。它可在遂道内保持1天。然后在皮肤表面移动,又很快凿遂道进入皮内,并在遂道中隐蔽和摄取食物,约3天多幼虫变为若虫,若虫已有四对足,可分雌雄,此时雌雄若虫在夜间于表皮进行交配,交配后雄虫大多死亡,雌性若虫交配2-20分钟钻入人的皮肤角质层内,不久即蜕皮变为成虫,然后在体内进行卵细胞受精,经2-3天即在遂道内产卵,一边前进一边产卵,以后雌虫死在遂道内。从产生的卵到长大为成虫约7-10天。
疥螨的致病因素有2种,一是疥虫在皮肤角质层凿遂道所引起的皮肤机械性损害,二是疥虫分泌的毒素刺激使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