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病因学

    单纯疱疹病毒属于病毒科,直径180nm,是较大的DNA病毒。它可以分为HSV-1和HSV-2两个亚型,它们在生物学、自然属性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免疫方面存在着不同。但这两个亚型感染引起的病理生理却相同。HSV的核酸结构为双股线状DNA,每股DNA分长、短两个部分。分子量约为100×106道尔顿,15万硷基对,可编码60个以上的基因产物。在DNA病毒中,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结构具有特殊性,因为它的两个独立的核苷酸序列两侧有倒置的重复序列,这两个核苷酸序列能够互相倒置联系,病毒DNA有四种异构体。HSV-1和HSV-2的病毒基因有50%左右的同源性。

    HSV病毒形态呈球形,病毒核衣壳表面是由162个壳微粒组成的对称20面体(100-110nm),其内是由DNA组成的核心,蛋白质外壳包绕着病毒基因组,外面有一层脂膜。在衣壳和包膜之间是一种多蛋白组成的被膜。HSV有三类基因,分别为α、β和γ基因。HSV感染神经细胞但不造成细胞死亡,病毒在感染细胞内处于抑制状态,被感染细胞的存活与功能也不受影响,把这一过程称为潜伏。病毒基因激活后病毒开始复制,有时可形成疱疹性损害,这一过程称为复发。潜伏感染神经元细胞核内有大量的两种RNA转录体,它们与称作ICP-O的直接早期(α)基因产物重叠,这些RNA转录体按“反义”方向编码,表示它们可能是β和γ蛋白转录的抑制因子,当病毒处于潜伏状态时,其复活能力也被降低,对病毒潜伏的分子机理的了解可能有助于为预防HSV复发找到新途径。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