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甘温无毒。形如茄子,色如玛瑙者良,紫润圆短者为上,毛瘦枯绉尖长生岐者为下。酥炙酒炙各随本方,但不可过焦,有伤气血之性,炙后去顶骨用茸。
《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发明鹿是山兽属阳,性淫而游山。夏至得阴气而解角,从阳退之象。麋是泽兽属阴,性淫而游泽,冬至得阳气而解角,从阴退之象。鹿茸功用专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取其补火助阳、生精益髓、强筋健骨、固精摄便。下元虚人头旋眼黑,皆宜用之。《本经》治漏下恶血,是阳虚不能统阴,即寒热惊痫,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也。角乃督脉所发,督为肾脏外垣,外垣既固肾气,内充命门相火,不致妄动,气血精津得以凝聚,扶阳固阴非他草木可比,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补丸,为峻补命门真元之专药。传尸痨瘵,脊中生虫,习习痒痛,淅淅作声者,同生犀、鳖甲入六味丸中,其杀虫之力与天灵盖同功。近世鹿茸与麋茸罕能辨别。大抵其质粗壮而脑骨坚浓,其毛苍黧而杂。白毛者为麋茸,其形差瘦而脑骨差薄。其毛黄泽而无白毛者为鹿茸,鹿茸补督脉之真阳,麋茸补督脉阴中之阳,不可不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