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侧人形第四图(图缺)
上关二穴,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穴陷者宛宛中是也。灸一壮。主唇吻强上,口眼偏斜,牙齿龋痛,耳鸣聋。
天窗二穴,在曲颊下扶突后,动脉应有陷者中。灸三壮。主耳鸣聋无所闻,颊肿喉中痛,暴喑不能言,及肩痛引项不得顾。
液门二穴,在手小指次指之间陷者中。灸三壮。主肘痛不能上下, 疟寒热,目涩KT KT ,头痛泣出也。
束骨二穴,在足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灸三壮。主惊痫狂癫,身寒热,头痛目眩。秦承祖云∶主风赤,胎赤,两目 烂。
筑宾二穴,在足内踝上。灸三壮。主小儿胎疝,癫病,吐舌及呕吐不止也。张文仲疗风眼卒生翳膜,两目疼痛不可忍,灸手中指本节间尖上,三壮。炷如小麦大。患左灸右。患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