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通里二穴,在腕后一寸陷者中。灸七壮。主头目眩痛,悲恐畏人,肘腕酸重,及
阴都二穴,在通谷下一寸陷者中。灸三壮。主身寒热, 疟,病心恍惚也。
正人形第九图(图缺)
石关二穴,在阴都下一寸宛宛中。灸三壮。主多唾呕沫,大便难,妇人无子,脏有恶血,腹厥痛,绞刺不可忍者。
带脉二穴,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者宛宛中。灸七壮。主妇人腹坚痛,月水不通,带下赤白,两胁下气,转运背痛不可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