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得此候,多因气虚受寒,及有宿滞,留而不去,积温成热,虚热之气上蒸,或食甜酸咸腻之物,而脾虽喜甘,积滞日久,蕴热上熏于口,致齿焦黑烂,间出清血,血聚成脓,脓臭成虫,侵蚀(音食)口齿,甚致腮颊穿破,乳食不便,面色光浮,气喘热作,名走马疳。
治之之法,先去积热,用当归散,合三棱散,水、姜、枣煎服,次投芦荟丸、玉露饮,及以温盐水灌嗽,或软鸡翎蘸盐水拂洗,略拭干,仍以烧盐散、内金散、密陀僧散傅之。若经久不愈者,传于唇之上下,乃成崩砂证。或穴发满腮,齿落骨露,饮食减少,气促痰鸣,必致危矣。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凡得此候,多因气虚受寒,及有宿滞,留而不去,积温成热,虚热之气上蒸,或食甜酸咸腻之物,而脾虽喜甘,积滞日久,蕴热上熏于口,致齿焦黑烂,间出清血,血聚成脓,脓臭成虫,侵蚀(音食)口齿,甚致腮颊穿破,乳食不便,面色光浮,气喘热作,名走马疳。
治之之法,先去积热,用当归散,合三棱散,水、姜、枣煎服,次投芦荟丸、玉露饮,及以温盐水灌嗽,或软鸡翎蘸盐水拂洗,略拭干,仍以烧盐散、内金散、密陀僧散傅之。若经久不愈者,传于唇之上下,乃成崩砂证。或穴发满腮,齿落骨露,饮食减少,气促痰鸣,必致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