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咸甘寒无毒。去翅足用。
发明蝉蜕去翳膜,取其蜕义也;治皮肤疮疡、风热破伤风者,炒研一钱,酒服神效。
痘后目翳,羊肝汤服三钱,则翳渐退。更主痘疮发痒。若气虚发痒,又当禁服。小儿夜啼,取蝉蜕四十九枚,去前截,用后截为末,分四服,钩藤汤服之即止,惊啼加朱砂二字,若用上截即复啼也。小儿惊痫夜啼,痫病寒热,并用蝉腹,取其利窍通声,去风豁痰之义,较蜕更捷。
(公元 1770 年)清.魏之琇(玉璜)编。原六十卷。经王孟英新增重编为三十六卷。 分 345 门,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包括临床各科,尤以温热病更突出。某些病案有王孟英按语。
《血证论》(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着。八卷。阐述气血关系,血证的病机及其疗法,极有心得。
咸甘寒无毒。去翅足用。
发明蝉蜕去翳膜,取其蜕义也;治皮肤疮疡、风热破伤风者,炒研一钱,酒服神效。
痘后目翳,羊肝汤服三钱,则翳渐退。更主痘疮发痒。若气虚发痒,又当禁服。小儿夜啼,取蝉蜕四十九枚,去前截,用后截为末,分四服,钩藤汤服之即止,惊啼加朱砂二字,若用上截即复啼也。小儿惊痫夜啼,痫病寒热,并用蝉腹,取其利窍通声,去风豁痰之义,较蜕更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