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平无毒。
发明败鼓皮专主蛊毒。取其形空而声响远振也。烧作屑,水和服之,病患即唤蛊主姓名,往呼本主,取蛊即瘥。梅师云,凡中蛊毒或下血如鹅肝,或吐血,或心腹切痛如有物咬,不即治之,食人五脏即死。欲知是蛊与否,但令病患以唾吐水,沉者为是,浮者即非。用败鼓皮烧灰,酒服方寸匕,须臾自呼蛊主姓名。《外台秘要》云∶治蛊取败鼓皮,广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拇指大,水一升、酒三升,煮二升服之,当下蛊毒即愈。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平无毒。
发明败鼓皮专主蛊毒。取其形空而声响远振也。烧作屑,水和服之,病患即唤蛊主姓名,往呼本主,取蛊即瘥。梅师云,凡中蛊毒或下血如鹅肝,或吐血,或心腹切痛如有物咬,不即治之,食人五脏即死。欲知是蛊与否,但令病患以唾吐水,沉者为是,浮者即非。用败鼓皮烧灰,酒服方寸匕,须臾自呼蛊主姓名。《外台秘要》云∶治蛊取败鼓皮,广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拇指大,水一升、酒三升,煮二升服之,当下蛊毒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