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苦平无毒。枝硬叶润,条不下垂,其材可造矢者为水杨。其枝软叶细,条叶下垂者谓之柳。
发明柳叶杀虫,痘烂生虫用铺卧下,其虫即出。煎汤洗漆疮恶疥。杨枝解毒,浴之消痈肿疮疡。根治痘疮顶陷浆滞,《博爱心鉴》有水杨浴法,如无水杨根以忍冬藤汤代之。然南方皮腠薄弱,良非所宜。《肘后》治乳痈用柳根。《永类钤方》以水杨根捣贴乳痈,其热如火,再贴遂平。大抵二根性味不甚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