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临床意义』
1、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参考值为10——10*109/L。
(1)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时(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2)减少:见于造血组织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骨髓增生程度,分五级:
(1)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1,常见于各类白血病。
(2)增生明显活跃: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为5:1——10:1,见于增生性贫血和各类白血病。
(3)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7:1,见于正常骨髓及某些贫血。
(4)增生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9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5)增生极度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0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取材不良。
3、粒细胞系统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参考值为2:1——5:1。
4、巨核细胞计数:参考值为单位面积(1.5*3cm),有7——35个巨核细胞。
(1)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脾功能亢进和大出血后。
(2)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临床意义』
1、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参考值为10——10*109/L。
(1)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时(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2)减少:见于造血组织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骨髓增生程度,分五级:
(1)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1,常见于各类白血病。
(2)增生明显活跃: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为5:1——10:1,见于增生性贫血和各类白血病。
(3)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7:1,见于正常骨髓及某些贫血。
(4)增生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9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5)增生极度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00: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取材不良。
3、粒细胞系统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参考值为2:1——5:1。
4、巨核细胞计数:参考值为单位面积(1.5*3cm),有7——35个巨核细胞。
(1)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脾功能亢进和大出血后。
(2)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